“世杰名人榜”之“龙行天下”系列17:柔情温暖人间 邓志升大爱奉献社会

"世杰名人榜”之"龙行天下”系列17:柔情温暖人间 邓志升大爱奉献社会

  • 荣获世杰名人榜飞越成就奖。

1 of 3

他选择的是一份高尚的事业,快乐奉献、心怀感恩,用行动践行社会责任,造福人间;他坚持的是一种助人的信念,积极乐观、热心付出,把温情送到千家万户,奉献大爱;他是孩子心里的好长辈,社会大众口中的"大好人”,家人眼里的好丈夫;他就是喜乐之家的创办人———邓志升牧师。

现年50岁的邓志升在1992年与妻子李清敏携手创办喜乐之家,专门收留孤儿、无依老人、残智障人士,迄今已迈入23年。

目前,喜乐之家在雪隆有8家分院,分别位于士毛月、加叻、沙登大学岭、蒲种、雪邦及增江,过去共养育了300名孤儿长大成人,并相继离开喜乐之家开创属于自己美好的将来。

邓志升接受访问时说,取名喜乐之家,是希望这些孩子在得到充分的关爱之后,能为自己的未来设定目标,追求属于自己的喜乐人生。

他在17岁时便立志要当政治家,视服务社会为己任。

19岁那年,他已规划好人生的时间表,首先到台湾深造,毕业后就回国做生意,然后参加选举成为内阁部长。

然而,再美好的梦想却敌不过妈妈最现实的一句话:"儿子,我们家里没钱供你出国念大学。”

坚守梦想15载

当年,邓志升在公教中学就读时,曾担任巡察员副总团长、篮球队员、华文学会及童军,活动及学术表现可说相当出色,还因而被数学老师视为可造之材,游说他毕业后从政,而这名老师正是马华前总会长丹斯里黄家定。

虽然当时他也认为,若要服务社会,从事政治或投身公益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他在中学毕业后,还是先选择踏入政治界圆梦。

"当时我加入马华3个月后,就受委为圣淘沙花园支会马青副团长,但亲友不支持我从政,不停劝我退党,专心发展慈善工作。”

他续称:"于是,我向上帝祈祷,如果上帝不想让我从政,就让我的马青副团长委任信失效好了。没想到当时碰巧正值马华梁陈之间发生党争,导致马华必须改选,我的委任信最后果然失效,似乎注定我一生要投入义工行列。”

在决定退出政坛之后,黄家定也曾劝邓志升留下当助理,并声称十分看好他能在政坛闯出一番事业,但他想起之前的承诺,最终决意当牧师及创办喜乐之家。

15年后,邓志升创办大马基督教青年协会,并成为3届总会长,而黄家定也成为马华总会长兼部长。

有一次两人在一场宗教会议上见面,黄家定好奇地问他在做什么,他答说:"我在做慈善,我至今没有放弃19岁那年的梦想。”

为公益曾穷困潦倒

邓志升表示,这一路走来并不简单,也曾遭遇过困难和批评。

"开办第一所孤儿院初期,我们夫妻俩吃过午餐后,就得为下一餐烦恼,一度穷得没钱买奶粉给自己的孩子吃。曾有人嘲笑我连妻儿都养不起了,又何来能力去帮助弱势群体,并劝我最好放弃。不过,我选择对这些负面话充耳不闻,坚持走自己的路。”

他补充,23年前,开一家孤儿院的每月开销至少1500令吉,而租金就占了700令吉,其他是生活费及杂费。

这笔开销让他吓了一跳,因为教会每个月只给他1400令吉的薪水及生活津贴,根本入不敷出。

"当时,我满脑子都在想要怎样找钱来维持喜乐之家,刚好有一家濒临倒闭的幼儿园准备脱售,顶让费是3000令吉,我便省吃俭用、四处奔波好几个月,才筹到这笔钱,接管了这家幼儿园。”

邓志升身兼教师和司机,每天亲自载送和教导12名学生,但每月收到的360令吉学费根本不够支付幼儿园400令吉的租金,幸好捱过一年的亏损后,幼儿园开始赚钱,让他得以将盈利投入孤儿院。

头脑精明广结人脉

在幼儿园经营17年后,始终逃不过结业的命运。

不过,邓志升却乐观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他靠着做生意的头脑,陆续投身在不同领域中,继续为自己的慈善梦赚钱,包括经营餐饮业、承包教会的婚礼及活动的自助餐服务,并且到各个教会讲道赚取车马费及津贴。

邓志升深知长贫难顾,为了养活百余口孤儿、老人和残智障人士,他和妻子逐渐采用经营社会企业的方式来经营孤儿院,以让孤儿院永续生存。

所谓的企业化方式,包括开设二手服装及家具店、经营自助餐服务、投入养鱼业和培植盆栽业。

此外,他也曾沿家逐户兜售酱油、捡拾破铜烂铁等,将所赚取的每分每毫全用作支付8所孤儿院的开销。

即使面对收入不敷支出的窘境,邓志升仍不惧困难地逐步创办8所孤儿院。

曾经,他获得政要的提携而参与政坛,并因拥有精明的商业头脑,而成为各大企业争相邀聘的对象,事业本应辉煌,让他轻易享受荣华富贵。

不过,他毅然选择踏入扶贫之道,用其一生守护一群孤残人士和孩子。

开设二手店

除此,喜乐之家在蒲种13英哩开设一家二手店,售卖回收得来的旧衣服、家具和电器,吸引附近许多赤贫家庭及各国外劳光顾。

一些马来居民受访时说,自从二手店开业后,穷人能买到必需品,大大降低了偷窃案。

在喜乐之家的二手店,只需1令吉就能买到衣服、3令吉就买到裤子,不少外劳还因此买了许多廉价二手衣物寄回家乡。

"我们在回收旧物中,也有回收许多旧电器,这些旧电器只要找来义工帮忙修理一下,其实都还能用的;修理好的电器又能拿去变卖,既环保也能帮补喜乐之家的开销。还有,我们也帮助了许多贫穷家庭,因为他们只要花一点钱就可以为家里添置家具。可说是一举数得!”

喜乐之家的另一项社会企业是养鱼业,邓志升夫妇向政府租借2英亩地段来养殖非洲鱼,同时也培植盆栽。

目前,他们养了大约1万条非洲鱼,这些鱼不但可以充作喜乐之家的食物,还能供应给餐馆卖钱。

让公益事业自给自足

喜乐之家的8家分院有十多名全职工作人员,每月行政费、薪水及饮食开销至少耗费7万令吉,即使有热心人士的捐助也是长贫难顾。

为了喂饱逾百名孤儿及老人,邓志升得设法赚取更多的收入。

于是,他们夫妇与义工沿街兜售酱油,并供应给杂货店、朋友或熟食档;有时候路边有人丢弃废铜烂铁或纸皮,他们也会捡拾回来卖钱。

后来,他们索性投入回收旧物的生意,每天出动两辆货车到处回收旧报纸、旧衣服、家具及电器等。

以爱感化与关怀孤儿

照顾孤儿从来就不是一件易事,他们当中有的会自虐、伤害他人、滥交、酗酒等等。

这些问题孩子被福利部、政党及报社送到喜乐之家后,不少孩子因不适应院内的生活或为了贪玩而半夜逃跑,让邓志升屡次牺牲睡眠开车四处寻找孩子的下落,或报警处理。

"平时我们都是以爱去感化这些有行为偏差的孩子,让他们学习爱人如己。倘若孩子打架、抽烟或犯下严重错误,我也会体罚他们,提醒他们不能重犯。”

当然,也有孩子不受管教而反驳他:"你又不是我爸爸,凭什么打我?”

邓志升严厉地回答孩子说:"既然我不是你爸爸,为何还要照顾你们?你有想过吗?”

说完后,孩子们多半会安静下来,反省自己。

除此,为这些问题孩子找学校也是件令人头痛的事。

由于这些孩子都有特殊背景,所以,性格和待人处事上都会有些行为偏差。因此,孩子在学校闹事是常有的事,而校长也常抱怨并要求喜乐之家派出"好学生”到学校就读。

邓志升总是温和地告诉校长:"喜乐之家的好学生不多,如果他们没有问题,就不会被送来喜乐之家了。”

虽然是淡淡的一句话,却让人深感无奈。

全情投入一家住进孤儿院

邓志升有三个孩子,虽然他们是健全的家庭,但为了照顾孤儿院的孩子,邓志升夫妇与三个孩子都住在喜乐之家,与其他孤儿一起吃饭、玩耍及长大,这令三个孩子的同学感到不可思议。

由于夫妇俩把赚来的钱全都投入喜乐之家,他们一家五口也就自然视喜乐之家为自己的家。

"孩子跟我吃苦很多年,从没埋怨过,我只给他们最好的教育及品格,不给他们太多物质享受,因为人只有在苦难中才能培养出毅力,我不想他们变成草莓族,在职场面对挫折就想放弃,遇到不如意的事就想自杀。”

从事公益事业23年,邓志升今年50岁,不过,他的外貌比实际年龄还要老,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瘦削的身形,看得出喜乐之家的苦活,磨砺了他的斗志与身体。

275242 Visitors275242 Visitors275242 Visitors275242 Visitors275242 Visitors275242 Visitors275242 Vis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