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接班难关系列5:接班后继无人挑战严峻 传统商店须改革求变
冲破接班难关系列5:接班后继无人挑战严峻 传统商店须改革求变
在连续数期探讨中大型企业的接班课题后,本期将角度转向小型企业,探讨具有本土咖啡文化的传统咖啡店(Kopitiam)和曾在各大街头林立的传统杂货店,正面临的窘境。
这两个行业不但面临被时代进步渐渐淘汰的困境,许多业者更因后继无人而关闭。
随着时代不断转变,这些传统行业由于规模不大,加上经营人必须一手包办所有工作,且工作时间冗长,年轻人一般都不愿接手这个祖业。
然而,只要接班人敢于改革求变,迎合科技和时代的变换,这两个行业的业者仍有能力持续经营下去。
雪隆咖啡茶商公会会长方振平向《南洋商报》坦承,青黄不接的确是传统咖啡店面临的最大挑战。
"据我所知,全国已继承两代人的传统咖啡店当中,有50%因为找不到接班人而关闭。”
他表示,这些咖啡店的第三代,大多接受新教育,甚至倾向自己创业,对于需要长时间经营的咖啡店业务并不感兴趣。
"不过,这并不意味这个行业将会没落。”
此外,马来西亚杂货商联合会会长方志民亦表示,同业当中的确有苦无接班人的窘境,也引起总会关注,也将积极设法协助他们。
"在100家杂货店当中,相信会有20至30%传统杂货店面临子女不愿接手的情况,但我们积极推动改革,这个情况料能改善。”
保持传统,走向现代
两人皆认为,要让这传统行业能持续经营,则必须要迎合时代而作出改变,才能免于淘汰,也能吸引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
方振平强调,许多新住宅区仍有相当多的新咖啡店业者加入,说明这个市场仍有一定的需求,雪隆咖啡茶商公会的会员也在持续增加中。
因此,随着不少经营数代的传统咖啡店会出现"断层”,即无人接班,但随着更多新人加入,这个行业并未走向夕阳或没落的境界。
方振平表示,要让传统咖啡店持续经营,就要"保持传统,走向现代”,这也是该公会的口号之一。
方志民表示,一些传统杂货店的子女已是专业人士,因而不愿接手这门生意,但这并不是必然现象,仍有数据显示,一些在马六甲、麻坡的年轻人仍愿意回来接手这门生意,并且将其改革转型,做得更大。
"只要市场仍有粮食需求,这门生意就有生存的空间,最为重要的是,父母必须放手让子女经营,不能强迫他们使用传统模式。”
咖啡店接班模式各不同
虽然许多咖啡店面临无人接班的窘境,但市场上仍有一些成功经营数代的咖啡店,经营模式也大不相同。
今时今日,尽管许多休闲咖啡厅崛起,但一些传统咖啡店的接班人仍可保留传统方式经营,自创一片蓝天,如吉隆坡镒记茶餐馆,目前已由第三代经营。
方振平认为,地点因素是促成这家咖啡厅能持续经营的一大因素,加上多年来已累积相当多长期客户,让这家咖啡店能以传统方式经营了三代人。
另一种则是接班人倾向将祖传咖啡店改头换面,以现代化模式营运,通过连锁方式将业务发扬光大,如Kluang Station,目前在许多商场都可见到这家咖啡店的足迹。
这家原本位于居銮火车站的咖啡店,经过四代人传承,数年前开始走出火车站,让其他地区的消费者能享受到数十年前,仅属居銮火车站的独有香味。
此外,Hailam Kopitiam也保持原本的经营方式,店主孩子把这概念融入连锁经营的方式,目前在许多地方都有可见到这分店。
方振平表示,以上两种营运方式都各有优点,最为重要的是能掌握并凸显本身的优势。
现代化营运 求新求变
谈到走向现代化的概念,方振平认为,咖啡店经营人必须求新求变,才能免于被淘汰。
"倘若讲求真正传统的海南咖啡店,他们所贩卖的食品只有小吃、面包或咖啡。”
随着营运成本不断上扬,咖啡店业者必须设法改变,如出租摊位或增添附加服务,才有能力生存。
他认为,现代化经营的首要条件,则是要保持环境清洁,摆脱过去予人杂乱无章的印象。
在讲求卫生的社会,餐馆必须保持清洁,才能给予食客安心享用和舒适的环境,并且要经常留意厕所的卫生情况。
咖啡店也可考虑增设无线网络、冷气等附加价值服务,提供食客更多便利,并可提升形象。
此外,咖啡店还可定制统一的员工制服,加强统一和干净的形象。
方振平强调应当保有食物原有品质,以保留传统风味,再配以现代化经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
传统经营挑战多
方振平坦言,经营咖啡店须面临的挑战极多,包括白糖、租金等百物涨价的成本压力,以及员工短缺等问题。
目前,国内70%的咖啡店是以租赁方式营运,占营运成本相当大的比例,要如何应对租金调升的影响,亦考验着经营人的应对能力。
同时,咖啡店还须应对劳工短缺的问题。
他表示,政府规定最低薪金制度为每月900令吉的薪酬,但事实上,他们给予员工的薪酬已高于这个水平,在1000令吉至1200令吉间,却无法聘请到本地人。
"一般上,年轻人都认为这个工作相当耗时且辛苦,因工作时间可能长达8至10小时。”
因此,他们只能选择聘请外国劳工,来解决员工短缺问题。
此外,还必须经常保持卫生清洁的环境,以避免被政府发出传票。
消费税实施 加剧杂货店关闭
方志民表示,政府在明年4月开始实行消费税后,料将加重没有接班人的杂货店同业的负担,因而选择将经营数十年的生意关闭。
"这些传统杂货店的老板大多年事已高,没有应用软件的知识和资金,增设和应用销售终端系统(POS system)。”
此外,大马的商品当中还有区分统制品和非统制品,这些都必须输入POS系统,更加重年事已高的的同业的负担。
方志民表示,这些店面大多有固定的客户群,却可能因为无法应对这套新措施,而放弃经营多年的生意。
因此,该公会正设法积极给予他们协助,以避免这些传统杂货店日渐消失。
目前,马来西亚杂货商联合会正向政府提出诉求,希望届时能协助同业。
方志民表示,设立一套POS系统的费用料将耗费6000令吉,因此,他们希望政府能将津贴从1000令吉,调升至3000令吉,以减轻同业的负担。
另外,所有年营业额超过50万令吉的商家,须在关税局特设的消费税网站注册成为消费税商家,由于有相当多同业投诉程序复杂,方志民希望政府能将注册帐户程序简单化,提供便利予年老的商家。
"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在消费税落实后,提供1至2年的宽容期,以让商家能有时间适应这些新系统,而不是因此就放弃生意。”
接班人需转型
一般上,传统杂货店都会予人杂乱无章、肮脏的印象。方志民表示,唯有通过转型,才能改变年轻人对此行业的刻板印象,吸引他们加入。
因此,他相当鼓励会员参与政府推行的杂货店转型计划(TUKAR),该会参与转型的50家模范店家,生意额都上扬30%至40%,成功吸引新客户,说明改革、转型是一条相当成功的路径。
事实上,已有不少接班人通过转型,将传统杂货店做大。
宜康省(Econsave)超级市场就是成功从杂货店转型的最佳例子,经过4名儿子将传统生意模式转型至至现代化超市场,成功打造了今日的版图,并正式易名为宜康省。
方志民也以99Speedmart连锁便利店为例,业者也是从接手父亲杂货店开始,在决定转型后,他已有清晰目标,要朝迷你商店模式出发,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家分店。
小型业者具优势
当谈到霸级市场如特易购(Tesco)、永旺(AEON)等不断进军大马,人们都认为作为小型业者的杂货店,将面临重大冲击。
方志民却不这么认为,因杂货店仍有本身的优势和生存空间。
他表示,既然规模不大的杂货店要疲于应对消费税等各种政策所带来的冲击,大型业者也自然不能免除,不过,由于杂货店规模不大,在应对劳工短缺、消费税落实等课题上,并不似霸级市场般须耗费更大成本。
杂货店一般上都开设在邻里附近,且经营有十多年时间,获得不少长期客户。
此外,由于和长期客户已培养感情,通常都会给予他们一些折扣或便利,而这与分文计较的霸级市场比较,更具人情味。
"因此,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扶持下,杂货店更应当转型,以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