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接班难关系列4:第二代接班融入新元素 卢成全开创家族新事业

冲破接班难关系列4:第二代接班融入新元素 卢成全开创家族新事业

父亲的一句"木材业属夕阳行业”,不仅没有让卢发木材工业有限公司创办人兼执行主席拿督卢成全远离该行业,反而看准商机,重点发展下游业和开拓出口市场。

卢成全发挥企业第二代的本领,从外国留学回到大马,短短一年内获得父亲认同,开创家族的新事业。

他利用父亲现有的设备,加入新元素和发展理念,成功打造一家综合的木材加工制造厂,为父亲的木材事业创造另一个春天。

父亲卢发当年单枪匹马,从森美兰州闯到登嘉楼,设立木板厂;儿子卢成全则不畏挑战,成立新公司,拟定更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两代人对木材业的执着,但不同的思维,让家业更上一层楼。

1984年,24岁的卢成全从加拿大学成归来,却遇上经济衰退和偏高失业率的时代。

当时,我国原产品出口低落,木材、橡胶、锡米等原产品都面对极大冲击,而父亲的公司也受影响,并面对烂帐问题。

卢发那时认定木材业是"夕阳行业”,并鼓励儿子在外发展。

不过,在机缘巧合之下,卢成全认识了一名税务顾问,且得到一份大马工业大蓝图,发现木材下游工业有很多税务奖掖。

经过研究后,他认为木材业还可继续发展,而决定开拓下游业务。

为了争取父亲的支持和信任,他花了不少时间做研究及市场调查,同时,也成功把父亲认为是烂帐的私人债务,取回当中的3万1000令吉。

加上父亲支持的1万9000令吉,他最终以5万令吉和父亲所拥的设备,成立新公司。

忆起创业初期,卢成全向《南洋商报》指出:"过程并不容易,但我不后悔,木材业还是我至今的最爱!”

自我提升获父亲信任

开创新公司时,他积极到大马森林研究院、大马木材工业局以及东协木材工艺中心上特定课程及接受培训。

此外,为了拟定在公司扮演的角色,他在担任董事要职之前,与父亲坦诚交流。

当时,他对父亲说:"我希望你能听取我的一些建议,在公司把我当成董事对待,而不是受制于父子关系。”

卢成全与父亲坦诚沟通交流,主要是为了获得他的共识和信任。

设企业管理制度

父亲经营的时代,业务已有相当规模,事事亲力亲为,相当吃力,所以有必要成立公司管理制度。

卢成全有的不仅仅是毅力和胆量,还包括野心,而公司的名字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何公司英文名字———Low Fatt会有两个T呢?为什么不跟回父亲原本的英文名字Low Fat呢?

他说:"会有两个T,是意味着更多的木材(Timber)、贸易(Trading)、培训(Training)及工艺(Technology)。”

拼出口市场

在过去近29年,卢成全完全发挥出企业第二代的精神,不只发展下游业,更开拓出口市场。

他表示父亲经营时,主要是对国内市场,因对当时的出口市场没法掌控。

所以,在他创业后,决定把焦点放在出口市场。

"在以前的年代,要做出口生意并不容易。因资讯不发达,必须到政府部门才能取得相关资料。”

此外,他也向多名出口商及船务代理寻找相关的联络电话。

为了开创出口市场,他单枪匹马到澳洲寻找客源,充分展现过人的胆量和向上的精神。

忆起当年的回忆,他直言,大部分商家,都是他去到澳洲才正式约见面,一见就见了30多位。

由于他非常年轻,所以澳洲的商家都不太相信他,以为他是当地学生。

直到他表示愿意提供免费机票,且知道公司拥有原料和木板厂,商家才开始认真看待他的合作提议。

至今,公司已有多达30个出口市场,分别是欧洲、美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及泰国等。

该公司目前正在开拓东欧及北欧市场。

随着企业频频向外发展,他发现国内市场被忽略了,尤其是在高档市场方面,所以,公司也会关注这市场。

"正所谓见面三分情,我们也会看外国的厂房有没有最新设备、生产方法、新产品以及最新市场资讯。做生意不能只是拼而已,也需要改善及调整。”

全心发展家业 不畏辛苦

卢成全的毅力不输父亲,在创业时期再辛苦也选择忍耐,因他深知"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的道理。

由于创业期产能有限,必须进行两班制,大多数时间都在工厂留宿。

当时,国能还未能全面提供电流服务,午夜过后都会关掉厂内发电机以节省电力。

在没有电扇,睡在地板上的日子里也挨了一年有余,充分体现早上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虽然开始时很辛苦,但是亲力亲为很重要,因为必须打好基础,从采购、生产、品管、包装,货运等流程都充分了解以及加以改良,才能掌控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于他在加拿大毕业于经济及工商管理系,对财务方面也颇为关注,尤其是税务奖掖。

他每年都会利用政府提供的税务奖掖,进行再投资及扩展计划。

开办公司后,他向汇丰银行申请贷款,最终因他成功在三天内拟定详细的业务可行性计划及现金流动预算表,而获取贷款。

他笑言,当时银行经理收到那份报告时也吓了一跳,因为难以相信登嘉楼会有人做出完整无缺的报告。

最终他成功取得18万令吉贷款,之后获得3万令吉的大马信贷担保机构(CGC)的低利息贷款。

设定新方向拓下游业

经过对木材业经验丰富的父亲指导、兄长的配合、贤内助的全力支持,加上在外吸收新资讯,卢成全成功为家业拟定新的发展方向。卢成全延续父亲打下来的江山,并以新策略在市场上重新定位。

他积极发展下游业务,将卢发木材工业打造为一家综合木材加工制造公司,且是东海岸的佼佼者,海外买家信赖的供应商。

2006年至今,他出任大马木材工业总会会长。

"父亲主要做木材上游业,而我则推动下游业务,积极深化木材发展。”

卢发木材工业目前涉及的业务非常广泛,包括伐木、锯材、生产木模(Wood Mouldings)、木制地板(Decking)、层压割材(Laminated Scantlings)及户内外家具。

父子同心具创业精神

两代人经历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年代,但却拥有相同的创业精神。

卢成全笑言:"这一切归于我们是温州人!”

有人说,温州人为"中国犹太人”,除了肯吃苦、能忍耐、心态平和,更重要的是有极强烈的创业欲望、全面的创业素质,并且善于选择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市场的创业项目,所以都会创业成功。

在听着卢成全提到父亲时,可以感受到他对父亲深深的尊敬和骄傲。

同时,他更以父亲之名,命名公司,也就是卢发木材工业。

卢发打拼出春天

卢发受教育程度虽不高,但凭着个人胆量和对他人的诚信,一步一脚印拼出来。

在事业上,他获得不少帮助,无论是供应商或政府都相当认同他在市场上的地位。

卢发在6岁时从中国温州来到大马,经历过战乱及双亲离世的悲痛。

到了12岁,决定只靠自己,四处闯荡,因此累积了不少工作经验,最后在登嘉楼落地生根。

18岁,卢发在彭亨当一名伐木工人,凭着能力成功晋升为工头。

之后,看到登嘉楼有良好的商机,决定拿出自己积蓄购买一架二手盘车,替老板代工。

赚到钱后,再购买新工具,慢慢建立森林开采工具的事业,并成为承包商。

不过,他不满足于现状,决定申请森林开采权,成为伐木商;随后因树桐市场低迷,就转租用板厂,进行锯板活动。

到了1968年,他兴建自己的厂,称为卢发板厂,且在1970年正式开幕。

卢发对木材的知识、极强的职业道德和稳健的经商原则,是他成功的秘诀。

未必由孩子接班

虽然这几年木材业营运环境困难,但卢成全仍乐观看待该市场,且视之为挑战。

他表示,该领域目前面对着两大挑战。

第一,劳工不足。第二,没有接班人。

他说,很多业者不鼓励下一代接棒,因为木材领域经商实在太辛苦。

加上第三代都已受高等及专业教育,如医生、律师等,所以很难接受木材业。

他有三名孩子,除了小儿子还在大学深造自外,另两位都在各自专长的领域发展,所以他并未决定好接班人选。

"个人认为,不一定要孩子接班,公司有能力的主管也有可能成为接班人。”

不过,最终还是要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和能力接棒。若不行,只要当一名股东也行,管理权就交给其他人。

275228 Visitors275228 Visitors275228 Visitors275228 Visitors275228 Visitors275228 Visitors275228 Vis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