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接班难关系列2:奠定企业永续经营基础 培养接班人要懂得放手
冲破接班难关系列2:奠定企业永续经营基础 培养接班人要懂得放手
信任和授权是企业老板们对接班人最难做到的事,却是交棒过程中的关键。
企业家在职涯中,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亲力亲为”、"领导指引”和"大胆放手”。
只要提早培养接班人,且懂得放手和放心,就可以顺利交棒。
企业顾问认为,建立一套培养接班人的机制,才能奠定国内企业永续经营的基础。
在接班传承的计划中,最避忌的就是使用"顶代”方式。
部分企业在面对困境或亏损时,才把烂摊子丢给接班人,这不仅无法扭转公司的情况,反而会加速恶化。
企业老板必须居安思危,作好应对最坏的打算,拟定好接班人,让企业能够持续营运。
企业海外拓展顾问锺宝琳表示,两种情况下,企业老板可考虑交棒。
第一,公司年轻员工更换率高,或意味着企业老板与新时代的想法出现巨大鸿沟。
第二,企业稳固经营或高速成长,是换人的好时机,可避免企业因此而跌入谷底。
要学会放权
她表示,交棒时产生的问题,多半是由创办人引起,主要是保守的思维影响。
相反的,接班人问题不大,只须调整心态和提升能力而已。
企业老板必须"放权”,才能让公司发展下去。
在进入21世纪,企业管理模式已有很大的出入,而老板更要作出改变。
宏愿理财机构税务与财务规划总监拿督蔡兆源表示,现在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讨论”为主,所以,企业老板要学会聆听。
相比于企业老板以往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现在更应该集合每个人的看法、意见和点子。
此外,老一辈的企业老板,也须了解年轻一代的能耐。
企业顾问皆提到,年轻一代的知识及见识都比老一辈更广,而且效率更是重点,有助抢夺市占率。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小型企业及人力资源发展组主任孔令龙指,年轻接班人能改变传统营运方式,如通过网络加强品牌,推广到不同层面的市场。
此外,吸收较多资讯,了解中小企业机构及外贸发展局(MATRADE)的重要性,懂得申请奖掖,走向国外展示自己的产品。
4招打造接班计划
4.孩子继承
企业顾问认为,在交棒之前,必须培训孩子和员工,简化整个接班过程。
首先,要确定孩子对接班的意愿,及业务的兴趣。
如果没有兴趣,就无需勉强,否则,公司的表现会更糟糕。
若孩子对业务有兴趣,就把孩子引进公司,但一定要从低做起,并与其他员工一起考核。
此外,让孩子向不同高层学习,以便了解整家公司的运作,可排除接棒后遭受其他员工的冷言冷语。
锺宝琳表示,有看过孩子因急功近利而掉入商业圈套,又或是改革公司失败。
不过,也有企业顾问认为,在孩子加入家族企业之前,应该在别的公司工作,获取至少3至5年的工作经验,培养出新概念、新技术及自我信心。
除了培养孩子成为接班人之外,她认为,也应该物色素质好的员工,然后组成一个团队,与孩子配合共事。
有一个团队辅助孩子,接棒时会显得更得心应手。在圈定接班人选之前,必须评估表现,以能力定夺。
灌输正确观念
锺宝琳建议,目前介于30至40岁的企业家,应该灌输正确的观念给孩子,包括理财、领导能力、团队意识等。
她指,也可以和孩子分享在商场上的经验,如遇到的难题,及得到的回酬。
至于蔡兆源则说,如果要把家族企业传承给孩子是老板的意愿,那就应该尽早平衡的让孩子明白企业所带来的苦与乐。
"曾经看过有很多客户都能成功把企业传给他们很有企业胆识的孩子,孩子在继承了他们的企业后也能像他们一样成功。”
庞大的家族将面对更大问题,这涉及个人利益问题。
如果一个家族拥有很多兄弟姐妹,股权分配方面会比较复杂。
若是平分股权,或许会让指定的接班人没有管理权,最终或会导致家族纷争。
很多时候,下一代只希望把自己应得的部分"套现”。
其中,余仁生集团就是最佳例子,第四代传人余义明的曾祖父去世时,把企业的股份平等分割为13份以留给13个儿子,之后有些家族成员卖掉股份。
余义明于1993年成立余仁生集团重新收购余仁生控股,并在1996年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的余仁生业务合并重组,成为今天大家所熟悉的余仁生国际有限公司。
不过,若是给指定接班人最大批股权,又如何安抚其他没被选中的人呢?或是得到少数股权的人呢?
企业顾问建议,以分红作为给持有少数股权的人。
2.内部提升/外聘职业经理人
企业顾问强调,股权与管理权是可以分开持有的。
假设孩子没兴趣或无意接管可以从内部提升,或外聘职业经理人。
其中,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就是最佳例子,接班计划就是不断的培训内部员工,成为银行高层。
锺宝琳认为,在家族股东没有在公司工作的情况下,就不应该拥有管理权,否则会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
持有股权,又获得分红,相信只是当一名股东也是开心的事情。
她直言,很多人对职业经理人仍抱着怀疑态度,但作用却非常大。
他们能替公司检讨整个运作方式,包括账目,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
此外,还能替公司检讨人事,如每一名员工的能力,加以培训。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面对两种问题,分别是缺乏创新思想及自发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品牌及价值。
3.分拆与成长
经过辛苦的创业历程,每一位创办人都希望把生意传给下一代,持续发扬光大。
不过,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家庭不断快速增加,成员多不胜数,所以要达到并不容易。
蔡兆源表示,一个庞大的家族,每个人的背景和理念不同,要迈向共同的目标并不容易。
唯一的方法就是"分拆与成长”。
"与其坚持保留一个巨大又笨重的机构,倒不如将它分拆,让他们百花齐放,不是更好吗?”
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四海栈(See Hoy Chan Holdings)。
拿督张汉三根据华人的习俗传统,开始把拥有净资产总值逾10亿令吉的四海栈分家。
张泗清与其3个儿子分得四海栈控股有限公司;弟弟一家分得百乐园公司,而哥哥则继承新加坡资产。
目前,这些企业分别发展,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地位,所以,显然分拆不一定是坏事。
4.信托架构
随着企业面对接班问题,全球对财务规划的需求迅速增加。
蔡兆源表示,如果一位创办人希望他的生意能完整的保存着,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成立一个家族信托。
信托是一个人通过法律安排把自己的资产转交给信托人。
这信托人必须依照转让人定下的规则把资产依据时限分给指定的受益人。
这信托人可以是个人、专业顾问或一家信托机构。
他说:"不过,转让资产的主权及生意并不代表这企业创办人就可以马上放下他的生意。”
当信托机构形成后,创办人可选择如常上班或开始引退,他可以留下成为集团主席,或成为没有直接利益的董事。
他强调,为了避免家庭纠纷,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划就是只可以雇请第三者成为公司总执行长。
信托人会把生意上所赚取的股息依照创办人的意思分配给他的孩子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