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接班难关(系列一):永续经营考验大 企业需突破接班挑战
冲破接班难关(系列一):永续经营考验大 企业需突破接班挑战
"接班传承”向来是企业永续经营的最大考验之一。
如何把手中的这一棒交接下去,而接到棒子的第二代,则须想办法让企业治理更加完善。
不过,只要整顿好心态和思维,接班传承不再是难事。
〈中小企业版〉从本周起,通过系列报道,向企业顾问请教,探讨中小企业面对的接班挑战和规划;同时,也邀得部分企业分享经验。
在我国,极少家族企业提到接班传承,即使是上市公司。
只有少数的大型华企有详细规划,如IOI集团(IOICORP,1961,主板种植股)、杨忠礼集团(YTL Group)、双威(SUNWAY,5211,主板产业股)等,很早之前就开始培训子女接手部分业务。
不过,在我国十大富豪中,大多数仍未有明确的接班计划。
拥有庞大资金及人才的大企业都面对接班问题,那中小企业岂不是更头疼?
据悉,不少中小企业因找不到接班人而结业或脱售公司,尤其是传统行业如酱油业、杂货店、茶餐室等。
企业海外拓展顾问锺宝琳指,一般上,面对接班问题的大马企业历史都只有20至30年。
目前,大马拥有两波面对接班问题的企业,分别是老一辈,介于55至75岁的老板,面对着接班问题,而每一个孩子都超过35岁;而35%的企业老板,则大约40岁,会在未来的20年面对传承问题。
不过,接班传承不只困扰着国内企业,全球有不少家族企业都陷入相同的困境中。
锺宝琳表示,世界500强的企业,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家族企业。
在欧洲方面,有40%至50%属于家族企业;日本较高,达90%以上;而大马则大约是65%。
创业难 守业更难
根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研究指,约有70%的家族企业未能传到下一代,88%未能传到第三代,只有3%的家族企业在第四代以后还在经营。
不论什么原因,家族财富似乎会离创造它的家族而去。
在财富顾问当中,有一种说法:第一代创造财富,第二代花费财富,第三代挥霍财富。
此外,根据《福布斯》对富豪家族进行的一些调查指出,只有大约5%富豪家族的资产来自继承。
绝大多数富豪家族(约70%)的资产是当前这一代人通过拥有企业而创造出来的,其余25%富豪家族的财富则是医生、律师等高收入职业的产物。
在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家族办公室也仅仅延续了四代,如今有代表性的家族办公室可能还处于第二代。
无法突破瓶颈
时间的变迁,网络世界及国际平台的崛起,老一辈的企业创办人也跟随大势,参加企业有效管理、税务制度、品牌行销等的讲座会。
锺宝琳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相信这让创办人更能贴近新时代的变化。
不过,学习归学习,真正实践的人并不多。
"创办人一方面要专业化,但另一方面却又抱着传统观念,这让整个企业陷入瓶颈。若无法突破,那这将是传承的好时机,交棒给下一代。”
年轻老板拟接班计划
宏愿理财机构税务与财务规划总监拿督蔡兆源表示,随着越来越多较年轻一代的老板崛起,整个企业的接班情况也逐步有了变化。
他表示,无论在学历或思维上,年长及年轻的企业老板都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上,年轻的创业家不愿本身的时间完全被生意束缚,为了能到海外上课及旅游,所以都会较关注接班规划。”
继承计划失败 影响经济发展
企业顾问普遍认为,接班计划是成功或失败,将影响大马的经济发展。
政府进行多项转型计划,促使大马在2020年成为高收入先进国。
同时,也多次强调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将引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在2012至2020年的中小企业大蓝图下,必须把中小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从32%提高至42%,就业贡献则从59%增加至62%。
孔令龙表示,中小企业接班规划不当,将会间接影响经济发展。
"政府宣布中小企业在今年开始重新定义,把年度销售额和雇员人数提高,这意味着中小企业的规模变大。不过,若接班人分散继承家业,将会拖垮企业发展。”
此外,蔡兆源表示,中小企业因接班人问题而脱售企业给海外业者,将会拖累国有企业数量减少,这不是好现象。
| 我国企业面临6大接班问题
1.第二代不愿继承公司 不同于老一辈的人,年轻一代受高深教育,部分更到海外留学,最终甚至选择在外工作定居,不回大马。 此外,因为就读专科,所以对未来的发展目标非常清晰。 除非对家族企业有兴趣,否则都不愿接棒。 2.两代的思维不同 由于两代的成长背景、学历、见识、文化和价值观不同,所以,难免会在交棒和传承时出现摩擦。 锺宝琳指,老一辈创办人在管理公司的年代,较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或魅力;而第二代接棒时,则是以系统及效率为企业经营中心点。 举例:第二代在接棒后,高薪外聘专业人士,这引起"节俭”自居的父亲不满,干涉孩子的发展大计,导致多项计划胎死腹中。 缺乏外来资讯、不熟悉法律课题,以及对国际市场的了解欠缺,这都成为老一辈领导人的弱点。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小型企业及人力资源发展组主任孔令龙表示,企业创办人首要焦点是公司生存计划,完全不着重于接班计划。 "他们只是为了赚钱,不理会接班问题,这是国内企业的通病。更重要的是,创办人都认为自己是公司内表现最佳的人。” 蔡兆源表示,创办人要懂得放手,否则,下一代没有发挥的空间。 他认为,接班人做决定也是一种经验,即使是失败,也能从中学习。 3.资产分配成考验 若创办人膝下有多名孩子,如何分配股权及资产也成为人生中的一项考验,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上演时常在连续剧里看到的"争家产”情节。 就以"口”作为例子,孔令龙解释,创办人为公平起见,分配资产给不同的孩子,把"口”,变成"田”,这将影响整家公司的规模,也与商业目标背道而驰。 他认为,接班计划不应该分散力量,反而应该凝聚力量,把公司发扬光大。 更担心的是,接班计划最终形成另一股竞争。 4.传内不传外 企业顾问认为,国内中小企业不传外姓人,这传统思维左右了接班计划的成与败。 孔令龙表示,除了规划之外,最重要的是精神,但国内企业仍局限在传统思想里。 "国内中小企业不像日本,唯才是用。” 企业忽略了一个重点,即传承的最终目的就是如何永续经营,及发展得更好。 5.合资企业左右接班计划 由于合资涉及另一位或多位股东,所以在拟定接班计划并不容易。 锺宝琳表示,在物色潜在接班人时,联合创办人绝对不能有霸权心态,否则毁了公司之余,也无法保障孩子的未来。 6.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完善 虽说面对接班问题的中小企业可寻求专业经理人的协助,但锺宝琳指,职业经理人的市场不完善,做内部规划的公司不多,而且收费很高。 "我相信,国内不超过10家公司提供相关服务。” 此外,规划系统的成本非常高,一般在6位数以上,而这仍不包括培训的费用。 中小企业面对资金不足,可想而知,这不是企业能付得起的成本。 蔡兆源表示,除了成本高之外,还面对职业经理人另立门户的风险。 "部分业务的门槛低,且规模不大,或会让经理人学了之后就落跑。” |







